首页>媒体中心>媒体报道
新华丝路:中资金融机构紧抓新加坡电子支付发展机遇
2017-12-01


  新华丝路网新加坡12月1日电 (记者李晓渝)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8月在国庆群众大会发表的演讲中夸赞了中国在电子支付领域取得的成就后,新加坡的电子支付应用发展猛然提速,支持扫二维码支付的商户数量越来越多。而扎根新加坡市场的中资金融机构也正紧抓当地发展电子支付的机遇,努力开拓市场。

  对新加坡人来说,电子支付并不是新鲜事物。事实上,新加坡一直是东南亚地区信用卡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消费者对先进的电子支付手段的接受程度也在该地区名列前茅。据媒体报道,新加坡是VisapayWave这种基于银行卡的非接触式支付解决方案在全球应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仅去年10月一个月,新加坡VisapayWave的交易量就达到了600万笔,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交易来自超市。

  但VisapayWave可能还不是新加坡最普及的非接触式支付解决方案。星网电子付款公司的NETSFlashPay的应用场景明显更丰富一些。该公司推出的现金卡万捷通卡和支持NETSFlashPay的各种银行卡不仅能在超市付款时使用,还能在诸如邮局交水电费、自动贩卖机买饮料、公交车和地铁刷卡、小贩中心付饭钱、自驾车停车付费、自驾车进入市区交过路费等等场合派上用场。

  新加坡政府和当地金融机构在推动电子支付发展方面的努力不可忽视,但要想追上中国的脚步绝非易事。

  上月有媒体报道引用了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研究说,新加坡消费者和企业交易时高度依赖现金和支票,本地流通现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8%,这个比率在澳大利亚为4.4%,在瑞典仅为2.12%。报道说,新加坡消费者和企业对现金和支票的高度依赖,不仅拖慢新加坡在电子支付领域的发展进度,也给国家和商家造成经济负担。

  但新加坡本地学者却有不同的看法。《联合早报》10月刊载了一篇评论文章说,新加坡发展移动支付最大的障碍其实是利益分配。当地银行长期对接受信用卡支付的商户收取每笔2-3%的费用,这比二维码支付等移动支付方案的收费要高很多。同时,银行为了部署移动支付设备还要再付出一定成本。因此,新加坡的银行实际上是不愿意因为移动支付而遭遇运营成本上升而业务收入反而下降的事情的,更不愿意陷入第三方支付导致银行存款流失的困局。文章称,新加坡各大银行即使愿意推进电子支付,也希望继续掌控利益链。

  这种想法其实给在新加坡发展的中资金融机构带来了利用在电子支付等创新领域的优势发展当地业务的机会。事实上,在当地的中资金融机构目前的目标客户群体主要是来新加坡的中国人,以及去中国的新加坡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这两个客户群体都在扩大。现在,中资金融机构正在利用新加坡发展电子支付的机遇,以电子支付服务为“卖点”,开拓当地市场。

  对于来新加坡的中国人,支付宝和微信正在新加坡正展开布局,扩大合作商户数量,设法让中国用户无缝地享受到和国内一样的方便服务。以支付宝为例,现在无论是新加坡的出租车还是Grab网约车平台,都支持使用支付宝付费。支付宝还和当地金融企业长诚支付合作,共同在牛车水唐人街等游客常去地点发展接受支付宝付款的商户。而银联也在新加坡大规模地推广银联闪付这一非接触式支付服务,以同时方便中国用户和当地用户使用。

  而对于去中国的新加坡人来说,银联国际、中国银行和《联合早报》近日共同推出的中银早报信用卡就是中资金融机构满足他们需求、从他们中间发展用户的一次有力尝试。

  银联国际首席执行官蔡剑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银联做跨境支付业务的最初阶段目标就是为了服务中国游客,为他们在境外旅游、公务提供支付服务。只有在境外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开始做本地化服务。

  他以中银早报信用卡为例说,这张卡片就是银联卡在新加坡市场的使用覆盖面达到一定程度后推出的。它是基于移动支付趋势的产品创新,不但支持银联闪付这一非接触式支付功能,还能够与手机中的中银新加坡电子钱包绑定,从而让持卡人可以在新加坡和中国通过扫二维码进行支付。此外,这张卡也能在银联覆盖162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网络中的商户使用。

  蔡剑波表示,银联卡是中国人在境外消费的首选,但是从为新加坡居民提供跨境支付服务的角度来讲,银联还处于摸索阶段。他说,银联正通过多年在新加坡的工作让新加坡消费者认识银联这个中国品牌,而与《联合早报》合作发行联名卡就是希望能把这家著名华文媒体的订户和受众变成银联卡持卡人,为他们提供服务。

  蔡剑波说,开展本地化业务,银联会面临当地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银联的做法是结合金融创新去发展业务,比如通过对新技术应用的探索和开发,为持卡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安全的支付服务。他认为,金融创新已成为走出去的中资金融企业扩展本地化业务的好方法和重要手段。
媒体报道